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,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。 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》(明确提出,到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.5亿亩,改造提升2.8亿亩;至2035年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。这一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“一平(田块平整)、两通(通水通路)、三提升(地力、产量、效益)”的标准化建设,构建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的现代化农田体系,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。 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,安徽以占全国4.3%的耕地贡献了6%的粮食产量。在江淮大地的沟渠田垄间,一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的“地力革命”正在重塑现代农业生产图景。
基础农田土地高低不平,导致水肥不均,投入增加,产量低下;随着土地流转,小田块向大田块转变,对土地平整的要求越来越高。国家也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政策,大力进行农田土地平整。但传统的土地平整手段,需要人工测量进行放样,或完全凭借肉眼判断进行平地,作业效率低,平整质量差。